2025年9月10日凌晨,苹果2025秋季新品发布会举行,推出了史上最薄的iPhone——iPhone Air,其厚度仅为5.6mm。最薄iPhone的问世对果链行情的影响较为复杂,短期内果链企业股价呈现分化态势,长期来看则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,具体如下:短期行情分化:苹果发布会后,A股苹果概念板块热度居前,带动电子元器件、通信设备等相关板块活跃。其中,胜宏科技大幅上涨并创历史新高,工业富联、东山精密、依顿电子涨停,天弘中证电子ETF收涨2.11%。不过,果链龙头蓝思科技表现疲软,股价收跌。长期机遇 订单量有望增长:iPhone Air的推出以及iPhone 17系列整体的产量增加,将带动果链企业订单增长。例如,负责生产手机屏幕、摄像头、电池等零部件的企业,有望获得更多的订单,像立讯精密顺利切入iPhone摄像头模组供应领域,可能会受益于订单增加。 推动产业升级:iPhone Air采用了全新航空航天级钛铝合金材料、柔性OLED屏幕技术等,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促使果链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技术水平,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。 市场份额有望扩大:尽管苹果持续推进供应链多元化,但中国厂商仍在果链中占据重要位置。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认为,销往美国市场的iPhone 17将主要由印度工厂生产和组装,而中国大陆将继续作为中国、日本、欧洲等主要市场的核心出货地,这为中国果链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。长期挑战 市场需求不确定性:iPhone Air存在电池和摄像头方面的妥协,可能削弱其相对基础款的竞争力。此外,在中国市场,目前仅有中国联通支持eSIM,激活流程烦琐,这可能会影响用户的购买意愿,进而影响其销量,导致果链企业订单的不确定性增加。 竞争压力加剧:苹果此次“史上最薄+史上最贵”的组合策略,是一场针对高端市场的激进冒险,既可能凭借设计领先进一步迎合高端用户,也可能因定价过高催生消费者疲劳。同时,华为、小米等国产品牌将在同期发布旗舰机型,市场竞争加剧将稀释市场需求,给果链企业的订单和业绩带来压力。 供应链管理难度增加:苹果对供应链的管理非常严格,要求果链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。随着iPhone Air等新品技术的不断创新,果链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和设备更新,以跟上苹果的步伐,这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和管理难度,如果无法满足要求,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。
|
|